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English

Takeda 2017

武田宣布發表ICLUSIG® (ponatinib)樞紐性2期PACE血液病試驗的終局資料

– 5年終局結果顯示,在既往用過多種藥物的慢性期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中,無論劑量降低與否,ICLUSIG均可持續提供有臨床意義的緩解,且該緩解具有深度和持久度 –

2018-03-26 15:15
  • zh_cn
  • zh_hant
  • en

麻塞諸塞州劍橋和日本大阪 -- (美國商業資訊) -- 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TSE: 4502)今天宣布,《血液》雜誌發表ICLUSIG (ponatinib)治療難治性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或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Ph+ ALL)樞紐性2期PACE臨床試驗的終局資料。該稿件今天上線發布,並將載入《血液》雜誌未來的印刷版本中。5年終局結果支持ICLUSIG作為既往治療藥物失效的慢性期CML (CP-CML)患者的有效治療選擇。ICLUSIG是一種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具有抑制BCR-ABL1(CML和Ph+ ALL表達的一種異常酪氨酸激酶)天然型和突變型的強效活性,2016年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的全面核准。ICLUSIG適用於治療其他TKI不適用的CML或Ph+ ALL成人患者,包括T315I陽性CML或T315I陽性Ph+ ALL患者。ICLUSIG不適用於、也不推薦用於治療新診斷 CP-CML患者。

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白血病科副主任、內科教授Jorge Eduardo Cortes, M.D.表示:「PACE試驗是既往接受過2種或3種TKI的CP-CML患者中展開的療程最長、樣本最大的研究,其結果向主治醫生提供了有關ICLUSIG臨床效益和安全性的重要更新資訊。PACE終局結果表明,在上述人群中,無論劑量降低與否,ICLUSIG均可提供有臨床意義的持久緩解。」

武田資深醫學總監、ICLUSIG全球臨床主管Frank Neumann, M.D.博士表示:「上述資料發表是ICLUSIG臨床計畫的重要里程碑,因為它表明,對於既往TKI失效的適用患者,包括其他TKI不適用的T315I突變型患者,ICLUSIG是持續有效的治療選擇。儘管PACE研究分析未評估較低劑量起始治療對不良事件和緩解率的影響,但進行中的OPTIC (Optimizing Ponatinib Treatment in CML)試驗(NCT02467270)正在回應這項重要問題。」

樞紐性2期PACE試驗支援FDA加快審理程序,評估ICLUSIG起始劑量45毫克每天一次在449例CML(270例CP-CML、85例加速期CML (AP-CML)、62例急變期CML (BP-CML))或Ph+ ALL(n=32例)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這些患者對既往TKI治療藥物抗藥性/無法耐受,或具有T315I突變,其中444例可用於有效性分析指標的評估。終局結果反映的是截至2017年2月6日的資料分析,總樣本患者的中位隨訪期為37.3個月,CP-CML患者的中位隨訪期為56.8個月。

《血液》雜誌報導的5年終局結果如下:

  • 267例既往用過多種藥物的CP-CML患者(既往用過至少2種TKI的患者>90%)中,159例(60%)在任何時點均獲得MCyR,其中144例(可評估CP-CML患者中的54%)獲得細胞遺傳學完全緩解(CCyR)。同時達到進一步的緩解深度者,包括108例(40%)獲得重大分子緩解(MMR)、64例(24%)獲得分子緩解4.5 (MR4.5)。
  • 按Kaplan-Meier方法估計,CP-CML患者中,12個月時獲得細胞遺傳學重大緩解(MCyR)和任何時點獲得MMR的患者中,分別有82%和59%在5年時仍保持上述緩解。
  • PACE中,CP-CML患者獲得的緩解與長期醫療結果指標有相關性,5年時的估計無進展生存率(PFS)/總生存率(OS)分別為53%/73%,抗藥性/無法耐受和T315I佇列中的上述比例接近。
  • 2013年10月實施了劑量降低,旨在降低血管阻塞事件(VOE)的風險,包括動脈阻塞事件(AOE)。先前對PACE資料進行的一項事後分析提示,AOE可能與劑量相關,日均劑量強度每降低15毫克,AOE風險的預期降幅約為33%。PACE中,截至2013年1月處於MCyR或MMR且降低其劑量的CP-CML患者(包括日劑量降至15毫克者)中,≥90%在預防性劑量降低40個月後仍保持緩解。
  • ICLUSIG說明書中包含有針對動脈阻塞、靜脈血栓栓塞、心臟衰竭和肝臟毒性的加框警示。
  • CP-CML患者中,報告率≥5%的單項嚴重AE有胰腺炎(7%)、心房纖維顫動(6%)、肺炎(6%)和心絞痛(5%)。總樣本人群中,報告率≥5%的嚴重AE(不包括疾病進展)有肺炎(7%)和胰腺炎(6%);心房纖維顫動和心絞痛的報告率分別為4%和3%。
  • CP-CML患者中觀察到最常見(發生率≥40%)任何等級的治療中出現的不良事件(TEAE)有皮疹(47%)、腹痛(46%)、血小板減少(46%)、頭痛(43%)、皮膚乾燥(42%)和便秘(41%)。CP-CML患者中,最常見(發生率≥10% [n≥27例])的3/4度TEAE有血小板減少(35%)、中性粒細胞減少(17%)、高血壓(14%)、脂肪酶升高(13%)、腹痛(10%)和貧血(10%)。
  • 治療中出現的AOE(包括心血管、腦血管和周邊血管事件)累計發生率隨著時間的演變不斷升高;31%的CP-CML患者和25%的總樣本人群報告至少一項AOE。CP-CML患者和總樣本患者中,經暴露校正的新發AOE發生率在研究全程均保持相對恒定。AOE類別包含種類廣泛的MedDRA建議名稱;沒有單項建議名稱發生於>10%的患者中。
  • 對於PACE中包含的進展期CML患者,51例AP-CML患者(61%)和19例BP-CML患者(31%)獲得重大血液學緩解(MaHR)。Ph+ ALL患者中,13例患者(41%)獲得MaHR。

關於CML ALL和費城染色體
白血病是人類骨髓中形成的血液系統腫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是白血病四大類型之一;由骨髓類血球細胞早期未成熟版本中發生的基因突變所致,這些骨髓類血球細胞可形成紅血球、血小板和多數類型的白血球。隨後形成一種稱為BCR-ABL1的異常基因,將受損細胞轉化為CML細胞。CML通常進展緩慢,但也可轉變為生長迅速的急性白血病,從而難以治療。慢性期(CP)是CML的最早期。CP患者白血球水準異常增高。症狀通常輕微,可包括疲乏、無力、呼吸急促、腹脹或早飽感和體重減輕。

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ALL)發病於骨髓(骨骼內部的柔軟組成部分,在此製造血液細胞)中的白血球早期版本即淋巴細胞。「急性」這一術語表示該種白血病可迅速進展,若未加醫治,有可能在數月內病死。

費城染色體是第9條染色體與第22條染色體的片段互換所形成的異常染色體。該互換導致第9條染色體變長,而第22條染色體變短,從而形成BCR-ABL1,費城染色體與CML和Ph+ ALL相關。

關於ICLUSIG® (ponatinib)
ICLUSIG是一種激酶抑制劑。ICLUSIG主要靶點是BCR-ABL,這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和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Ph+ ALL)表達的一種異常酪氨酸激酶。ICLUSIG屬於標靶抗癌藥,其設計採用了一種以計算及結構為基礎的藥物設計平臺,針對性地抑制BCR-ABL的活性。ICLUSIG靶向作用於本體BCR-ABL,同時作用於一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攜帶有一些導致對治療藥物具有抗藥性的突變,包括T315I突變,該突變可導致對其他已獲准的TKI的抗藥性。2016年11月,ICLUSIG獲得FDA的全面核准,同時在歐盟、澳大利亞、瑞士、以色列、加拿大、日本已獲准。

在美國,ICLUSIG的適應症如下:

  • 治療其他酪氨酸激酶抑制劑(TKI)均不適用的慢性期、加速期或急性期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或費城染色體陽性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Ph+ ALL)成人患者。
  • 治療T315I陽性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期、加速期或急性期)或T315I陽性Ph+ ALL成人患者。

用藥限制:

ICLUSIG不適用、也不推薦用於治療新診斷的慢性期CML患者。

欲瞭解有關ICLUSIG的進一步資訊,請造訪www.ICLUSIG.com或撥打1-844-T1POINT (1-844-817-6468)。欲瞭解有關ponatinib臨床試驗的進一步資訊,請造訪www.clinicaltrials.gov

美國重要安全性資訊

警示:動脈阻塞、靜脈血栓栓塞、心臟衰竭、肝臟毒性

有關完整的加框警示語,請參閱完整處方資訊。

  • 動脈阻塞:發生於至少35%ICLUSIG ® (ponatinib)治療患者,包括致命性心肌梗塞、中風、腦部大動脈狹窄、重度周邊血管疾病、需要急診血管再通手術。伴隨或不伴隨心血管危險因子的患者,包括50歲以下患者,曾經發生上述事件。若發生動脈阻塞,應中斷或停用ICLUSIG。決定是否重啟ICLUSIG治療時,應權衡效益與風險。
  • 6%ICLUSIG治療患者發生靜脈血栓栓塞。應監測血栓栓塞的證據。若患者發生嚴重的靜脈血栓栓塞,應考慮調整ICLUSIG劑量或停藥。
  • 心臟衰竭,包括致命病例,發生於9%ICLUSIG治療患者。應監測心功能。若有心臟衰竭新發或惡化,應中斷或停用ICLUSIG
  • 肝臟毒性、肝臟衰竭和死亡曾發生於ICLUSIG治療患者。應監測肝功能。若疑診肝臟毒性,應中斷ICLUSIG

警示與注意事項
動脈阻塞:從1期至2期試驗,動脈阻塞包括致命性心肌梗塞、中風、腦部大動脈狹窄、重度周邊血管疾病,發生於至少35%的ICLUSIG治療患者。2期試驗顯示,33% (150/449)的ICLUSIG治療患者發生心臟血管(21%)、周邊血管(12%)或腦血管(9%)動脈阻塞事件;部分患者出現1種以上事件。致命性和危及生命的事件發生於治療起始的2周內,發生時劑量低至每天15毫克。ICLUSIG還能引起復發性或多部位血管阻塞。患者需要血管再通手術。至首次心臟血管、腦血管、周邊血管的動脈阻塞事件的中位時間分別為193、526、478天。伴隨或不伴隨心血管危險因子的患者,包括50歲以下患者,曾經發生上述事件。發生這些事件最常見的危險因子有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史。動脈阻塞事件多發於高齡者、有下列病史者:缺血、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若疑似發生動脈阻塞事件,應中斷或停用ICLUSIG。

靜脈血栓栓塞:靜脈血栓栓塞事件發生於6% (25/449)的ICLUSIG治療患者,發生率分別為5% (13/270 CP-CML)、4% (3/85 AP-CML)、10% (6/62 BP-CML)、9% (3/32 Ph+ ALL)。事件包括:深部靜脈栓塞、肺栓塞、血栓性淺靜脈炎、伴失明的視網膜靜脈栓塞。若患者發生嚴重的靜脈血栓栓塞,應考慮調整ICLUSIG劑量或停藥。

心臟衰竭:致命性或嚴重的心臟衰竭或左心室功能不全發生於6%的ICLUSIG治療患者(29/449)。9%的患者(39/449)發生任何等級的心臟衰竭或左心室功能不全。最常見的心臟衰竭事件為充血性心臟衰竭和低收縮分率(各14例;3%)。應監測患者有無與心臟衰竭吻合的徵象或症狀,依臨床徵象進行處治,包括停用ICLUSIG。若發生嚴重的心臟衰竭,應考慮停藥。

肝臟毒性:ICLUSIG可引起肝臟毒性,包括肝功能衰竭和死亡。1例患者在ICLUSIG啟用1周內發生猛爆性肝功能衰竭,最終死亡。另發生2例急性肝功能衰竭,最終死亡。死亡患者為BP-CML或Ph+ ALL。重度肝臟毒性發生於各型疾病佇列,其中11% (50/449)發生3度或4度肝臟毒性。最常見的肝臟毒性形式是下列指標升高:AST或ALT(所有等級為54%,3度或4度為8%,5%在末次隨訪時未恢復)、膽紅素、鹼性磷酸酶。肝臟毒性事件見於29%的患者。至肝臟毒性事件發生的中位時間為3個月。應監測基線肝功能,隨後至少每月一次或依臨床徵象複查。若有臨床徵象,應中斷、減量或停用ICLUSIG。

高血壓:治療中出現的收縮或舒張血壓(BP)升高見於68% (306/449)的ICLUSIG治療患者。53例患者(12%)治療中出現的症狀性高血壓(包括高血壓危象),判定為嚴重不良反應。若高血壓伴有意識模糊、頭痛、胸痛或呼吸急促,可能需要緊急臨床干預。基線收縮BP<140毫米汞柱且基線舒張BP<90毫米汞柱的患者中,80% (229/285)發生治療中出現的高血壓;44% (124/285)發生第1期高血壓,37%發生第2期高血壓。132例基線第1期高血壓患者中,67% (88/132)發生第2期高血壓。ICLUSIG用藥期間,應監測並處治血壓升高,治療高血壓,以便血壓恢復正常。若高血壓無法用藥物控制,應中斷、減量或停用ICLUSIG。若高血壓顯著惡化、不穩定或難治,應中斷治療,並考慮評估有無腎動脈狹窄。

胰腺炎:胰腺炎發生於7%(31/449,6%為嚴重或3/4度)的ICLUSIG治療患者。治療中出現的脂肪酶升高發生率為42%(16%為3度或以上)。在6% (26/449)的患者中,胰腺炎導致停藥或治療中斷。至胰腺炎發病的中位時間為14天。31例胰腺炎患者中,23例隨停藥或減藥而在2周內消退。用藥最初2個月應每2周檢查一次血清脂肪酶,隨後每月一次或依臨床徵象複查。有胰腺炎或酗酒史的患者應考慮額外的血清脂肪酶監測。可能需要停藥或減藥。若脂肪酶升高伴腹部症狀,應停用ICLUSIG治療,並評估患者有無胰腺炎。若患者症狀完全消退且脂肪酶水準低於1.5 x ULN,可考慮重啟ICLUSIG。

新診斷慢性期CML中的毒性增加:新診斷慢性期(CP) CML患者一線治療的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顯示,單藥ICLUSIG 45毫克每天一次的嚴重不良反應風險是單藥imatinib 400毫克每天一次的2倍。中位治療暴露期少於6個月。該試驗因安全性問題而於2013年10月中止。ICLUSIG組的動靜脈血栓形成和阻塞發生率至少是imatinib組的2倍。ICLUSIG治療患者的下列發生率高於imatinib組:骨髓抑制、胰腺炎、肝臟毒性、心臟衰竭、高血壓、皮膚/皮下組織疾病。ICLUSIG不適用、也不推薦用於治療新診斷的慢性期CP-CML患者。

神經病變:周邊及腦神經病變發生於ICLUSIG治療患者。總體而言,20% (90/449)的ICLUSIG治療患者出現任何等級的一次周邊神經病變事件(2%,3/4度)。最常報告的周邊神經病變為感覺異常(5%, 23/449)、周邊神經病變(4%, 19/449)、感覺遲鈍(3%, 15/449)、味覺異常(2%, 10/449)、肌肉無力(2%, 10/449)、感覺過敏(1%, 5/449)。腦神經病變發生於2% (10/449)的ICLUSIG治療患者(<1%,3/449 - 3/4度)。神經病變患者中,26% (23/90)發生於治療第一個月期間。應監測患者有無神經病變症狀,例如感覺遲鈍、感覺過敏、感覺異常、不適、燒灼感、神經病變性疼痛或無力。若疑診神經病變,應考慮中斷ICLUSIG,並進行評估。

眼毒性:導致失明或視物模糊的嚴重眼毒性發生於ICLUSIG治療患者。視網膜毒性包括黃斑水腫、視網膜靜脈阻塞、視網膜出血,發生於2%的ICLUSIG治療患者。結膜刺激症、角膜糜爛或擦傷、眼乾、結膜炎、結膜出血/充血/水腫、眼痛發生於14%的患者。視物模糊發生於6%的患者。其他眼毒性包括白內障、眶周水腫、眼瞼炎、青光眼、眼瞼水腫、眼球充血、虹膜炎、虹膜睫狀體炎、潰瘍性角膜炎。基線時及治療期間應定期展開全面的眼科檢查。

出血:嚴重出血事件(包括致死)發生於6% (28/449)的ICLUSIG治療患者。出血發生於28% (124/449)的患者。AP-CML、BP-CML、Ph+ ALL患者嚴重出血事件發生率較高。胃腸道出血和硬膜下血腫是最常報告的嚴重出血事件,發生率均為1% (4/449)。多數出血事件(並非全部)發生於4度血小板減少患者。嚴重或重度出血者應中斷ICLUSIG,並進行評估。

體液滯留:經評定屬於嚴重不良事件的體液滯留事件發生於4% (18/449)的ICLUSIG治療患者。1例腦水腫患者死亡。發生率>2%的(治療中出現的)體液滯留事件中,屬於嚴重不良事件者包括:肋膜積液(7/449, 2%)、心包積液(4/449, 1%)、四肢水腫(2/449, <1%)。

體液滯留總發生率為31%。最常見的體液滯留事件為四肢水腫(17%)、肋膜積液(8%)、心包積液(4%)、四肢腫脹(3%)。

應監測患者有無體液滯留,並依臨床徵象處治患者。依臨床徵象,可中斷、減量或停用ICLUSIG。

心律不齊:心律不齊發生於19% (86/449)的ICLUSIG治療患者,其中7% (33/449)為3度或以上。據報告,室性心律不整占所有心律不整的3% (3/86),其中1例 為3度或以上。導致心律調節器植入的症狀性心搏過緩發生於1% (3/449)的ICLUSIG治療患者。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發生於7% (31/449)的患者,其中約半數屬3度或4度。其他3度或4度心律不整事件包括暈厥(9例;2.0%)、心搏過速/心搏過緩(各2例;0.4%)、心電圖示QT間期延長、房撲、室上性心搏過速、室性心搏過速、房性心搏過速、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心跳呼吸停止、意識喪失、竇房結功能低下(各1例;0.2%)。其中27例的事件導致住院。

對於徵象及症狀提示心率過緩(昏厥、頭暈)或心率過快(胸痛、心悸或頭暈)的患者,應中斷ICLUSIG,並進行評估。

骨髓抑制:59% (266/449)的ICLUSIG治療患者報告骨髓抑制不良反應,3/4度骨髓抑制發生於50% (226/449)的患者。AP-CML、BP-CML、Ph+ ALL患者的此類事件發生率大於CP-CML患者。重度骨髓抑制(3度或4度)見於治療初期,中位發病時間為1個月(範圍<1-40個月)。最初3個月應每2周檢查一次全血細胞計數,隨後每月一次或依臨床徵象複查,依推薦進行劑量調整。

腫瘤溶解症候群:2例患者(<1%,1例為AP-CML,另1例為BP-CML)在ICLUSIG治療期間發生嚴重的腫瘤溶解症候群。高尿酸血症發生於7% (31/449)的患者。由於晚期疾病患者可能發生腫瘤溶解症候群,在啟用ICLUSIG治療之前,應確保足量補液,並處治高尿酸水準。

可逆性後部白質腦病症候群(RPLS)ICLUSIG上市後,治療患者中有發生可逆性後部白質腦病症候群(RPLS,又名後部可逆性白質腦病症候群(PRES))的報告。RPLS是一種神經系統疾病,其徵象和症狀可表現為癲癇、頭痛、警覺度降低、精神功能改變、失明、其他視力和神經系統障礙。常表現高血壓,根據腦部核磁共振(MRI)的支持性發現進行診斷。若診斷RPLS,應中斷ICLUSIG治療,只有在該事件消退後且繼續治療的效益大過RPLS的風險時,方可重啟治療。

傷口癒合受損和胃腸道穿孔:由於ICLUSIG可損害傷口癒合,應在大手術之前至少1周中斷ICLUSIG。1例患者在膽囊切除術後38天發生嚴重的胃腸道穿孔(瘺)。

胚胎胎兒毒性:依其作用機制和動物研究結果,孕婦服用ICLUSIG可損害胎兒。動物生殖研究顯示,在胚胎器官形成期間給予妊娠大鼠口服ponatinib,在低於人類推薦劑量的暴露量時,可引起不良發育效應。應告知孕婦該藥對胎兒有潛在風險。育齡女性在ICLUSIG治療期間及末次給藥後3周內應採取有效的避孕。

不良反應
最常見不良反應:總體而言,最常見(≥20%)的非血液系統不良反應為腹痛、皮疹、便秘、頭痛、皮膚乾燥、動脈阻塞、疲乏、高血壓、發熱、關節痛、噁心、腹瀉、脂肪酶升高、嘔吐、肌痛、肢端疼痛。血液系統不良反應包括血小板減少、貧血、中性粒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減少、白血球減少。

欲報告疑似不良反應,請撥打武田電話1-844-T-1POINT (1-844-817-6468)FDA電話1-800-FDA-1088或造訪www.fda.gov/medwatch

藥物相互作用
CYP3A強抑制劑:應避免合併用藥,若合併用藥無法避免,ICLUSIG應減量。
CYP3A強誘導劑:避免合併使用。

特殊人群用藥
育齡男女:孕婦服用ICLUSIG可損害胎兒。女性在ICLUSIG治療期間及末次給藥後3周內應採取有效的避孕。Ponatinib可能損害女性生育力,此類效應是否可逆尚屬未知。育齡女性在啟用ICLUSIG之前應驗證妊娠狀態。

哺乳: 建議女性在ICLUSIG治療期間及末次給藥後6天內避免授乳。

請造訪美國版處方資訊:http://www.iclusig.com/pi

關於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
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TSE: 4502)是一家全球性研發導向型製藥公司,致力於將科學轉化為改變生命的藥品,從而為患者提供更佳的健康和更光明的未來。武田的研究努力專注於腫瘤學、胃腸病學、神經科學治療領域、疫苗。武田同時與內部及合作夥伴展開研發,以保持創新的尖端地位。武田的成長源泉來自於創新產品(尤其是腫瘤學和胃腸病學)及武田在新興市場中的佈局。武田的員工約有3萬名,在70多個國家中與合作夥伴在醫療保健領域攜手合作,致力於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欲瞭解進一步資訊,請造訪https://www.takeda.com/newsroom/

有關武田的進一步資訊,請造訪其企業網站:www.takeda.com,有關武田腫瘤部(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全球腫瘤業務部的品牌)的進一步資訊,請造訪其部門網站:www.takedaoncology.com

免責聲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權版本。譯文僅供方便瞭解之用,煩請參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聯絡方式:

日本媒體
Kazumi Kobayashi, +81 (0) 3-3278-2095
kazumi.kobayashi@takeda.com

日本以外媒體
Victoria von Rinteln, +1-617-444-4391
victoria.vonrinteln@takeda.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