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English

isaaa2016

1996 年至 2015 年種植面積達到二十億公頃的生物技術 / 基因改造作物

過去二十年間,農民因基因改造作物的發展獲得了超過1500 億美元的收益

2016-04-13 13:00
  • zh_cn
  • zh_hant
  • en

北京--(美國商業資訊)--今天,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發表了關於基因改造作物應用情況的年度報告《基因改造作物全球商業化 20 周年(1996 年至 2015 年)紀念暨 2015 年全球生物技術/基因改造作物商業化發展態勢》,報告顯示基因改造作物的種植面積從 1996 年的 170 萬公頃上升至 2015 年的 1.797 億公頃。生物技術僅用 20 年時間便取得 100 倍的成長,這讓這項技術成為近年來應用最為迅速的農作物技術,也反映出農民對生物技術作物的滿意程度。

自 1996 年起,20 億公頃的可耕地種植了基因改造作物 – 如此巨大的耕地規模已超過中國或美國陸地面積的兩倍。此外,據估計,自 1996 年起,多達 28 個國家的農民已從基因改造作物中獲益超過 1500 億美元。這項技術每年幫助多達 1650 萬小型農戶及其家庭擺脫貧困,總計脫離貧窮人口達 6500 萬,其中部分為全球最貧困人口。

「越來越多的開發中國家農民開始種植基因改造作物,因其經過了嚴格安全評價並被證明能夠提高作物產量,」ISAAA 創辦人和榮譽主席 Clive James 如是說,他負責撰寫了過去二十年的 ISAAA 報告。James 補充指出:「儘管曾有反對者表示,生物技術僅對已開發國家的農民有利,然而,不斷有開發中國家採用該技術的事實證明了這項質疑是不成立的。」

連續四年來,開發中國家基因改造作物的種植面積(1450 萬公頃)都超過了已開發國家。2015 年,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農民所種植的基因改造作物的面積占全球基因改造作物總種植面積的 54%(1.797 億公頃中的 9710 萬公頃),而在 28 個種植基因改造作物的國家中,有 20 個是開發中國家。1996 年 至 2015 年間,每年有多達 1800 萬農民(其中 90% 都是開發中國家資源匱乏的小種植戶)因種植基因改造作物而獲益。

「中國是開發中國家農民因生物技術獲益的一個例子。1997 至 2014 年間,基因改造棉品種為中國的棉農們帶來預計 175 億美元的收益,僅 2014 年就實現了 13 億美元的收益。」ISAAA 全球協調員 Randy Hautea 如是說。

同樣在 2015 年,印度成為了全球領先的棉花生產國,其成長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基因改造Bt棉花。印度是全球最大的基因改造棉花生產國,2015 年其國內有 770 萬小農戶種植了1160 萬公頃的基因改造棉花。2014 年和 2015 年,印度基因改造棉花的採用率高達 95%;而中國 2015 年的採用率達到了 96%。

「儘管農民習慣於規避風險,但他們仍然體認到了基因改造作物的價值,這種作物可為他們以及消費者帶來諸多好處,包括抗旱、抗蟲和抗病、耐受除草劑、增強營養和食物品質,」Hautea 補充道。「此外,基因改造作物有助於形成更可持續的作物生產系統,以解決氣候變遷和全球糧食安全相關的問題。」

伴隨 1996 年至 2014 年連續 19 年的成長,其中 12 年成長率達兩位數,全球的基因改造作物面積於 2014 年達到高峰值1.815 億公頃,相較之下,2015 年的面積則為 1.797 億公頃,減少了 1%。這種變化主要由於 2015 年隨著作物價格降低,總作物種植面積的減少導致。ISAAA 預測,總作物面積將會隨著作物價格回升而增加。例如,加拿大就預計2016 年的油菜種植面積將恢復至 2014 年的較高水準。其他影響 2015 年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的因素包括南非的嚴重旱災,這場旱災導致計畫2015 年耕種的 70 萬公頃土地大幅減少了 23%。2015 和 2016 年發生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旱災讓 1500 至 2000 萬貧困人口面臨糧食短缺的危險,也讓通常出口玉米的南非被迫從國外進口玉米。

ISAAA 2015 年報告內的其他重大事件包括:

  • 新型生物技術作物在多個國家內獲得核准及/或商品化,包括美國、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緬甸。
  • 美國是新產品商品化的先鋒,如:
    • 第一代Innate™ 品牌馬鈴薯,潛在致癌物質丙烯醯胺(acrylamide)的含量更低,且耐挫傷。2015 年獲得核准的第二代Innate™ 品牌馬鈴薯還可以抗晚疫病。值得注意的是,馬鈴薯是全球第四大糧食作物。
    • Arctic® 品牌蘋果在切開後不會變成褐色。
    • SU Canola™ 是全球首個獲准商業化的透過基因編輯而非基因改造技術開發的作物,在美國進行了種植。
    • 基因改造動物性食物(基因改造鮭魚)首次獲准可供食用。
  • 擁有多種性狀(常被稱作「複合性狀」)的基因改造作物種植面積達到5850 萬公頃,占基因改造作物種植總面積的 33%,比去年成長了 14% 。
  • 越南將具有抗蟲和抗除草劑的複合性狀玉米作為其種植的首個生物技術作物。
  • DroughtGard™ 品牌基因改造玉米於 2013 年開始在美國種植,種植面積從2013年的 5 萬公頃飆升 15 倍至2015年的 81 萬公頃,表明農民對該作物的接受程度極高。
  • 蘇丹基因改造棉花的種植面積提高 30% 至 120,000 公頃,而布吉納法索的種植面積的成長卻受到了多種因素限制。
  • 經過八個非洲國家田間試驗,用於非洲扶貧的作物,已接近獲得核准。

展望生物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未來,ISAAA認為可透過掌握以下三大關鍵機會,讓生物技術作物的應用持續成長:

  • 雖然當前主要基因改造市場的高應用率(90% 至 100%)很難有繼續拓展的空間。但特定產品仍在其他「新」國家有不可忽視的潛力,例如基因改造玉米,該作物在全球具有增加約 1 億公頃種植面積的潛力,6000 萬公頃位於亞洲,而單在中國就有 3500 萬公頃的面積,另外非洲也有 3500 萬公頃種植面積。
  • 即將上市的 85 種以上的新產品正在進行田間試驗,包括由 WEMA (非洲玉米節水計畫)研發的基因改造抗旱玉米,這種玉米預計將在 2017 年在非洲商業化,此外還包括亞洲黃金大米、強化香蕉以及非洲抗蟲豇豆。
  • 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成簇的規律間隔性短回文重複序列,) 是一種強大的新型基因編輯技術,這項技術比常規作物和基因改造作物在四個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精確度,速度,成本和監管。CRISPR 和其他作物科學研究進展相結合,可以在全球 15 億公頃可耕作土地上以永續集約化(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模式提高作物產量,並為全球糧食安全做出突出貢獻。

欲瞭解報告摘要的更多資訊,請造訪www.isaaa.org

關於 ISAAA

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應用服務組織(ISAAA)是一個具有國際中心網路的非盈利組織,它透過分享知識和作物生物技術的應用從而致力於緩解饑餓和貧困。ISAAA 名譽主席兼創辦人 Clive James 過去 30 年裡一直在亞洲開發中國家、拉丁美洲和非洲生活並/或工作,為農業研發事宜傾其所能,並專注於作物生物技術和全球糧食安全。ISAAA 全球協調員兼 ISAAA 東南亞中心主任Randy Hautea 1998 年加入 ISAAA,之前擔任菲律賓巴里奧斯大學植物育種研究所的主任。

 

在 businesswire.com 上查看原始版本新聞稿: http://www.businesswire.com/cgi-bin/mmg.cgi?eid=51317522&lang=en

免責聲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權版本。譯文僅供方便瞭解之用,煩請參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聯絡方式:

詳情請洽:
Mollie Dreibrodt, 713-513-9524
Mollie.Dreibrodt@fleishman.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