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 English

Takeda 2021

武田發布評估HYQVIA®用於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CIDP)維持治療的樞紐性3期臨床試驗陽性頂線結果

- 資料顯示,HYQVIA®[免疫球蛋白注射液10%(人類)暨重組人類透明質酸酶]維持治療組的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復發率低於安慰劑

- 公司繼續分析資料,目標是在2022會計年度向美國和歐盟報請審核

2022-07-25 19:14
  • zh_cn
  • zh_hant
  • en

日本大阪和麻塞諸塞州劍橋--(美國商業資訊)--武田(Takeda, TSE:4502/NYSE:TAK)今天宣布ADVANCE-1達到主要終點。ADVANCE-1是一項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3期臨床試驗,評估HYQVIA®[免疫球蛋白注射液10%(人類)暨重組人類透明質酸酶]用於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CIDP)的維持治療。頂線資料顯示,HYQVIA維持治療可減少CIDP的神經肌肉障礙及損傷的復發,為其作為促進性皮下免疫球蛋白(fSCIG)解決方案的潛力提供了資料支持。該解決方案或可允許眾多CIDP患者每月注射一次。ADVANCE-1的分析正在進行中,公司預計在即將召開的醫學論壇上揭露更多資料。 

樞紐性ADVANCE-1臨床試驗評估HYQVIA在132例成人CIDP患者中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這些患者在注射前接受靜脈內免疫球蛋白(IVIG)治療穩定給藥方案至少3個月。主要終點分析顯示,按《發炎性神經病病因和治療量表》(INCAT),HYQVIA劑量和給藥間隔與該患者既往IVIG相同時,其CIDP復發率低於安慰劑[分別為9.7%和31.4%;p值=0.0045]。本研究多數患者接受每4周HYQVIA給藥一次方案。 

武田血漿衍生療法事業部研發負責人Kristina Allikmets表示:「雖然靜脈內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CID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公認,1但CIDP患者長期用藥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非常需要一種既有效又可以每月一次在家或醫院給藥的治療,減少輸液部位的數量,減少給藥持續時間和頻率。我們致力於儘快將這種療法帶給CIDP患者。」 

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是一種罕見的慢性自體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周邊神經系統。2,3該病況可導致手臂和腿腳進行性對稱性無力和感覺功能受損。2免疫球蛋白治療因其廣泛的、多方面、抗發炎和免疫調節效應已成為CIDP患者的標準治療。4,5,6

ADVANCE-1頂線分析結果顯示,HYQVIA安全性良好,進一步支持其用作CIDP的維持治療。在HYQVIA治療的62例患者中,多數治療相關不良事件報告為輕度或中度。未報告新的HYQVIA安全性風險。進行中的ADVANCE-3臨床試驗資料將進一步支持HYQVIA對CIDP的安全性,ADVANCE-3是同類研究中延伸期最長的研究,部分參加者的隨訪資料長達6年。7

在全部資料分析後,武田計畫在2022會計年度向美國和歐盟的主管機關報請核准HYQVIA。 

關於ADVANCE臨床專案

ADVANCE-1是一項3期、多中心、安慰劑對照、雙盲研究,旨在評估HYQVIA® [免疫球蛋白注射液10%(人類)暨重組人類透明質酸酶]維持治療預防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CIDP)復發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此項全球性研究納入132例CIDP成人確診患者,他們在篩選前保持靜脈內免疫球蛋白(IVIG)治療穩定給藥方案至少3個月。 

該臨床試驗的主要終點是功能障礙出現惡化的受試者比例,定義為《發炎性神經病病因和治療量表》(INCAT)失能校正評分連續兩次高於皮下(SC)治療前基線評分≥1分。部分次要終點包括復發前穩定時間、對日常生活活動(ADL)的效應、安全性和耐受性。患者隨機接受HYQVIA或安慰劑,劑量和注射頻率與其既往IVIG治療相同(每2周、3周或4周),療程6個月或直至復發。復發患者接受Gammagard Liquid® (Kiovig®)的IVIG治療,療程6個月,作為該研究(ADVANCE-2)開放補救組的一部分。仍未復發者繼續HYQVIA治療,作為ADVANCE-3的一部分。ADVANCE-3是一項開放延伸臨床試驗,旨在評估HYQVIA對已完成ADVANCE-1治療的CIDP參加者的長期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 

如需瞭解有關ADVANCE-1臨床試驗的更多資訊,請造訪ClinicalTrials.gov,研究識別碼為NCT02549170。 

關於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CIDP)

慢性脫髓鞘多發性神經炎(CIDP)是一種累及周邊神經系統的慢性、獲得性、免疫介導疾病,其特徵是肢體遠端及近端進行性、對稱性無力以及四肢感覺功能受損。2 CIDP是一種罕見、致殘性、緩慢進展性或復發性疾病,8全球患病率約為每10萬人中有0.67-10.3例。9 CIDP的主要症狀進展緩慢,導致準確診斷可延遲數月至數年。2,10

關於HYQVIA®

HYQVIA® [免疫球蛋白注射液10%(人類)暨重組人類透明質酸酶]是一種含有重組人類透明質酸酶和免疫球蛋白(Ig)的液體藥物,在美國獲准用於治療原發性免疫不全(PI)成人患者。同時在歐盟獲准作為成人、兒童和青少年原發性免疫不全和繼發性免疫缺乏(SID)的替代療法。這些患者遭受嚴重或復發性感染,對抗菌治療無效,且被證實特定抗體缺乏(PSAF)或血清中IgG濃度<4克/升。HYQVIA經皮下注入皮下脂肪組織。HYQVIA含有採自人類血漿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維持人體免疫系統的抗體。HYQVIA的透明質酸酶部分有助於人體吸收更多的免疫球蛋白。HYQVIA每月最多注射一次(每3或4周)。如需瞭解有關HYQVIA的更多資訊,請造訪HyQvia.com。 

美國版適應症與用藥限制

HYQVIA適用於治療成人原發性免疫不全。HYQVIA僅供皮下給藥。HYQVIA中的重組人類透明質酸酶在原發性免疫不全之外各類病況中長期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確立。 

美國版重要安全性資訊

警示:血栓形成

  • 包括HYQVIA在內的免疫球蛋白產品可導致血栓形成。風險因素可包括高齡、長時間不活動、高凝狀態、靜脈或動脈血栓形成史、使用雌激素、留置血管導管、高黏血症和心血管風險因素。血栓形成可發生於沒有已知危險因素的情況下。
  • 對於有血栓形成風險的患者,應以可行的最低劑量和注射速度進行HYQVIA給藥。給藥前應確保患者水分充足。
  • 有高黏血症風險的患者應監測血栓形成的徵象和症狀,並評估血液黏度。

禁忌症

  • 對人類免疫球蛋白的過敏性或重度全身性過敏反應史
  • 伴IgA抗體的IgA缺乏患者和對人類免疫球蛋白的過敏反應史
  • 已知對透明質酸酶(包括HYQVIA的重組人類透明質酸酶)有全身性過敏反應
  • 已知對(透明質酸酶溶液中的)人類白蛋白有全身性過敏反應

警示與注意事項

  • 過敏反應:可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即使對於既往耐受人類免疫球蛋白治療的患者也不例外。若有發生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注射並給與適當治療。伴IgA抗體的IgA缺乏患者發生潛在嚴重過敏反應(包括過敏反應)的風險較高。
  • 血栓形成:可發生於免疫球蛋白產品治療後,且無已知風險因素。對於風險患者,應以可行的最低劑量和注射速度給藥。給藥前應確保水分充足。有高黏血症風險的患者應監測血栓形成的徵象和症狀,並評估血液黏度。
  • 重組人類透明質酸酶(rHuPH20)免疫原性:可產生針對重組人類透明質酸酶成分的非中和抗體。此類抗體的臨床意義或其能否干擾人類受精尚屬未知。
  • 無菌性腦膜炎症候群:免疫球蛋白用藥中已有報導,女性可能較常見。有徵象和症狀表現的患者應進行全套神經系統檢查,以排除腦膜炎的其他病因。停用免疫球蛋白治療後可在數天內緩解,未見後遺症。
  • 溶血:HYQVIA含有可能導致陽性直接抗球蛋白反應和溶血的血型抗體。患者應監測有無溶血和遲發性溶血性貧血的徵象和症狀,若有存在,應透過實驗室檢測進行適當確認。
  • 腎功能不全/衰竭:免疫球蛋白產品尤其是含蔗糖的產品靜脈內用藥時可能發生急性腎功能不全/衰竭、急性腎小管壞死、近端腎小管病、滲透性腎病和死亡。應確保患者在注射前沒有低血容量。對於因基礎腎功能不全或易患急性腎功能衰竭而處於風險中的患者,應在啟動治療之前及治療全程評估腎功能,並考慮少量多次給藥。如果腎功能惡化,應考慮停藥。
  • 局部感染擴散:不要將HYQVIA注入感染部位或感染部位周圍,因為局部感染可能有擴散的風險。
  • 輸液相關急性肺損傷:免疫球蛋白靜脈給藥時可能會發生非心源性肺水腫。患者應監測肺部不良反應。若有疑診,應適當檢測產品及患者血清中有無抗嗜中性球細胞和抗HLA抗體。可在具備充分通氣支持的情況下採用氧療進行處治。
  • 傳染性病原體:由於HYQVIA由人類血漿製成,它可能具有傳播傳染性病原體(例如病毒、其他病原體)的風險。尚無任何病毒性疾病或變異型庫賈氏病(vCJD)傳播病例與HYQVIA相關。
  • 干擾實驗室檢測:由於被動轉移抗體,可能會出現假陽性血清學檢測結果和某些檢測讀數,可能會導致誤讀。

不良相互作用

>5%的臨床試驗患者中觀察到的最常見不良反應有:局部不良反應,包括疼痛、紅斑、水腫和搔癢,以及全身性不良反應,包括頭痛、產生針對重組人類透明質酸酶的抗體(rHuPH20)、疲乏、噁心、發燒和嘔吐。 

藥物相互作用

抗體的被動轉移可能會短暫干擾對活性減毒病毒疫苗(例如麻疹、腮腺炎、風疹和水痘)的免疫應答。 

如需瞭解美國版完整處方資訊,請造訪:https://www.shirecontent.com/PI/PDFs/HYQVIA_USA_ENG.pdf

如需瞭解歐盟版產品特性概述,請造訪:https://www.ema.europa.eu/en/medicines/human/EPAR/hyqvia

關於武田

武田是一家總部位於日本的以價值觀為基礎的研發驅動型跨國生物製藥翹楚,秉承對患者、人類和地球的承諾,致力於發現和提供改變生活的療法。武田的研究工作專注於四大治療領域:腫瘤學、罕見遺傳和血液病、神經科學和胃腸病學。我們同時在血漿衍生治療藥物和疫苗領域進行針對性研發投入。我們正在專注於開發有助於改善人類生活的高度創新的藥品,努力推動新治療選擇的尖端,並發揮我們的升級版協作研發引擎和能力的優勢,以開發強大的、多樣化模式的後續產品線。我們的員工致力於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在約80個國家和地區與我們的合作夥伴在醫療保健領域攜手合作。如需瞭解進一步資訊,請造訪https://www.takeda.com。 

重要提示

就本文而言,「新聞稿」指本文件、任何口頭陳述、任何問答會議,以及武田藥品工業株式會社(「武田」)就本新聞稿相關內容進行討論或散發的任何書面或口頭資料。本新聞稿(包括任何口頭簡報和與此有關的任何問答)並非是也不構成、代表或形成任何出價購買、以及收購、註冊、交換、銷售或處置任何證券的任何要約、邀請或徵集,或在任何司法管轄區徵集任何投票或批准之一部分。不得憑藉本新聞稿公開發售任何股票。除非根據美國《1933年證券法》及其修訂進行登記或由此取得豁免,否則不得在美國配售任何證券。本新聞稿(連同任何可能向接收方提供的進一步資訊)僅用於為接收方提供資訊參考用途(並非用於評估任何投資、收購、處置或任何其他交易)。任何不遵守上述限制的行為可能會違反適用證券法。 

武田透過投資直接或間接所持有公司均為獨立的實體。在本新聞稿中,有時出於方便的目的,使用「武田」作為武田及其子公司的統稱。同樣,像「我們」(主語和賓語形式)和「我們的」這類字詞也是子公司的統稱或代表公司的員工。這些表述也被用於沒有實際意義、不涉及某個特定的公司或某些公司的場合。 

前瞻性陳述

本新聞稿及與之相關的所散發的任何資料可能含有與武田未來業務、未來狀況和營運業績有關的前瞻性陳述、看法或意見,包括武田的預估、預測、目標和計畫。前瞻性陳述常常包含但不限於下列措辭,例如「目標」、「計畫」、「認為」、「希望」、「繼續」、「預計」、「旨在」、「打算」、「確保」、「將」、「可能」、「應」、「會」、「或許」、「預期」、「估計」、「預測」或類似表述或其否定形式。上述前瞻性陳述是根據對許多重要因素的假設,包括以下因素,這些因素可能導致實際結果與上述前瞻性陳述所表達或暗示的內容產生重大差異:武田全球業務所面臨的經濟形勢,包括日本和美國的總體經濟環境;競爭壓力和發展情況;適用法律法規的變動,包括全球醫療保健改革;新產品開發中的固有挑戰,包括臨床成功的不確定性和主管機關的決策及其時間;新產品和現有產品的商業成功的不確定性;製造困難或延誤;利率和匯率波動;有關已售產品或候選產品安全或功效的索賠或疑問;諸如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之類的健康危機對武田及其客戶和供應商的影響,包括武田經營所在國的外國政府或其業務的其他方面;已收購公司的合併後整合努力的時機和影響;能否分割對武田營運非核心的資產和任何此類分割的時機,以及武田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Form 20-F最新年報和其他報告中指明的其他因素,具體請查閱武田網站https://www.takeda.com/investors/sec-filings/www.sec.gov。武田不會更新本新聞稿中的任何前瞻性陳述或公司可能發布的任何其他前瞻性陳述,除非是法律或證券交易規則所要求。歷史業績並不能代表未來業績,而且本新聞稿中的武田業績或陳述並不能指代,也並非是武田未來業績的預估、預測、擔保或推測。 

醫療資訊

本新聞稿所提到的產品可能並未在所有國家上市,或可能以不同的商標進行銷售,或用於不同的病症,或採用不同的劑量,或擁有不同的效力。本文中所包含的任何資訊都不應被看作是任何處方藥的申請、推廣或廣告,包括那些正在開發的藥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Eftimov F,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12:CD001797.  
2 Dalakas MC. Nat Rev Neurol. 2011;7(9):507–17.  
3 Köller H, et al. N Engl J Med. 2005;352(13):1343–56.  
4 Elovaara I, et al. Eur J Neurol. 2008;15(9):893–908.  
5 Jacob S, Rajabally YA. Curr Neuropharmacol. 2009;7(4):337–42.  
6 Nimmerjahn F, Ravetch JV. J Exp Med. 2007;204(1):11–5.  
7 Takeda data on file.  
8 Guptill JT, et al. Muscle Nerve. 2014;50(1):47‐51.  
9 Broers MC, et al. Neuroepidemiology. 2019;52(3‐4):161‐172.  
10 Chaudhary UJ and Rajabally YA. J Neurol. 2021;268(4):1366‐1373.

原文版本可在businesswire.com上查閱:https://www.businesswire.com/news/home/20220720005561/en/

免責聲明:本公告之原文版本乃官方授權版本。譯文僅供方便瞭解之用,煩請參照原文,原文版本乃唯一具法律效力之版本。 

聯絡方式:

媒體:  
國際媒體 
Kate Niazi-Sai  
kate.niazi-sai@takeda.com  
+1 (617) 800-3787  

美國媒體 
Kasandra Carr  
kasandra.carr@takeda.com  
+1 (617) 301-2675 

分享到: